古代俗语:“生男莫教弓与弩,生女莫教歌与舞”是什么意思?
古代俗语:“生男莫教弓与弩,生女莫教歌与舞”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俗语都是根据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所写的,其中有不少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代的很多俗语,都是教人读书、向善的,但也有些俗语颇有争议,就比如“苍蝇不叮无缝蛋。”这句话就带着让人不舒服的恶意,这句话也流传甚广,现在多是用于贬低女性,与“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俗语也和性别有关。
比如“生男莫教弓与弩,生女莫教歌与舞。”这个俗语,看表面意思就知道这句话是教人如何教子的。那么这句俗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出处是《增广贤文》,原句后面还有两句,就是“学成弓弩沙场灾,学成歌舞为人妾。”看到可能有些人就明白了,但这句话并不是只有这么简单。生男孩不让教弓与弩的意思是男孩容易像弓与弩那样,认定一个目标就不放手,过刚易折。是教导男孩不要像弓弩一样。下句的学成弓弩沙场灾,也是害怕男孩把武艺学得太出色了,被征兵入伍,最后只能战死沙场。
至于生女莫教歌与舞,其实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就是告诉人们,如果你家里是女孩的话,不要只教她们歌与舞,还要教导他们生存之道,如果不这么教导她们的话,等她们长大了,就只会歌舞,那么就只能为人妾了。这两句话很多人觉得不理解,但如果结合古代的背景看,就会发现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对,因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女子不能为官,不能成家立业,所以只能依附男子,那么如果要把她们教导的歌舞出色,不就是想让她们为人妾嘛。
古代男子也是一样,在古代,男子通常是要服兵役的,有的朝代可以拿钱代替,有的则必须出男丁。能免除兵役的只有那些世家大族了。男儿有了武艺,就总是想沙场征战,可是又没有向上攀登的背景,而小士卒又通常是战死沙场的结局。这两句话都是劳动人民总结的人生经验。
有人说这两句话放在现代也适用。但小编觉得,现在与古代还是有差别的,女孩愿意学歌舞也未必不好,现代的歌舞也不是什么低贱的职业。男孩从军报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这个俗语古代可用,现代则不然。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