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账号,手机都被骗子知道,该怎么办?
当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之后,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这几个问题,也能保障自己的钱财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说我们的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账号,手机号等等这些基本信息,都能够被别人轻易获得。
但是这些信息被别人知道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财产就可能会受到损失,只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多注意一些问题。
手机收到一些莫名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开
当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利用这些信息来实施诈骗的行为。而最常见的就是手机收到一些莫名的链接。
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中奖信息,再放一个链接,要你填写一定的资料。这里面可能还会要你填上手机的验证码。
而碰到这种的就一定要小心了,很可能他就等着你这个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或手机银行。
还可能是伪装成一些执法部门的信息。说你涉嫌诈骗,需要将财产转移,不然你的钱就可能会被冻结在银行卡内。而一旦你将自己银行卡里面的钱转到了他们指定的账户上,这些钱你就再也别想把它拿回来了。
而你之所以会听信他们的说法,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你的基本信息,能准确地知道你的名字,身份证号码以及详细的资料,甚至他们还可能知道你近期的活动。
比如当犯罪分子知道你近期有贷款。放贷过程不顺利,出现程序、手续或技术错误,让群众缴纳解冻费、手续费、认证费以及贷款利息等一系列费用,声称后期返还,实则是诈骗。
同样的,可能你的一些网购被不法分子掌握,他们也会冒充这些平台的客服人员,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你点击链接选择退款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实际上他们就是想套出你的手机验证码,完成转移你个人账户的财产。
一些公检法的电话,也不要轻易相信
冒充“公检法”。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告知群众由于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目前涉及到重大案件,增加群众的紧张情绪。
他们可能会主动的添加微信、QQ等通讯软件,给你出示一些接的“文书证件”(假的警官证、协查通报、拘捕令等),使群众陷入恐慌。
为了防止被识破,还会告诉你是秘密办案,不准声张。在交谈过程中不断强调案件“涉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要求找宾馆房间等地开展“电话办案”,动辄以“拘捕”“冻结财产”等进行威胁。
转账汇款,资金清查。要求群众将“涉案”银行卡内资金打入“安全账户”“专用账户”进行清查核验,实则将钱骗走。
“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通过网络发送“逮捕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凡是遇到“公检法”要求进行资金转账、核验、清查的,都是诈骗!
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被泄露的呢?
随着手机智能化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虽然它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的信息安全也正在遭受了威胁。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帮助下,我们手机中的各类APP都需要获取用户的各种信息,虽然各类APP得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之后,确实能做到定点定向推送相关的信息,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而且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些APP都是需要我们开启相应的权限,只有授权之后才能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很多应用软件也需要注册账号才能登录使用,而注册账号的时候又需要填入相应的信息。
尤其是一些学习软件或者是教辅软件,有时候就想注册软件学习一点新的东西。可是只要你没有花钱充值会员,或者没有购买他们推荐的一些书籍课程的时候,要不了多久你就能接到一些电话,而他们还是向你推荐这些东西。
其实最明显的信息泄露要在售房,售车的地方,只要你去某个地方看过房,看过车,登记了个人信息,那么要不了多久,你就能接到一些售房部或者是4S店打过来的电话,你的个人信息泄露就是这么的快。
在大数据之下,个人没有任何隐私
就拿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来说吧,朋友圈里面经常能看到一些广告,你无论怎么设置都无法将其关闭。
甚至你按照他们官方给的教程一步步操作,之后,过半个月左右这些广告又再次出现了。而微信官方告诉你的是,他们收集你的信息,是为了给你定向推荐,让你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而实际上我们使用过程中,只要你浏览了什么东西,这些数据都会被他们抓取,而在你的朋友圈里面就能看到类似的推荐。
除此之外有些时候你在浏览器搜索了一个物品,当你在登录淘宝的时候会发现淘宝的首页就推荐了刚才你搜索的那个东西。
这些都是大数据的应用,它通过抓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来向你定向推荐。
可以这样说,只要你使用智能手机,那么你就没有任何的个人信息隐私。因为你现在无论使用什么软件,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授权才能正常使用,而这些授权就是将你的个人信息赤裸裸的摆在那些应用面前。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了,如何预防诈骗?
既然信息泄露是不可避免的,那也不能随意地将个人信息暴露出来。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注册一些网站APP的账户,在面对一些要填写资料的情况时候,也不要将信息填写的那么完全。
手机内最好也不要保存身份证照片,银行卡照片,密码等信息。因为手机一旦丢失,这些资料被泄露之后,很可能会带来麻烦。
当然,这些做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信息再次被泄露。当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之后,如何预防诈骗,这才是关键。
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这几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使用当中,手机上可以安装反诈APP,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识别一些诈骗短信和电话,从而达到预防被骗的目的。
当然预防诈骗还是要戒除贪婪,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很多时候诈骗团伙都是利用人的贪欲,先给点小利,然后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
当遇到一些诈骗的时候,也不要隐瞒不说,即使和身边的人进行沟通,不要让骗子钻空子。如果不能辨别真伪的时候,可以选择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