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首发T恤竟是餐盒再生!吃完外卖,每年百万吨“干垃圾”也能变成绿色面料
吃完外卖,废旧餐盒去哪儿了,这些白色干垃圾会不会造成塑料或者微塑料污染?你或许想不到,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一件件新品首发的深色和淡色T恤,看上去、摸起来与普通T恤别无二致,但竟然是餐盒再生,还带有速干特性。
成衣样品展陈。
从外卖餐盒到快干T恤,这神奇的材料循环背后,是外卖平台、塑料回收企业、面料加工企业、设计师和品牌方,以及材料科学家们,携手打通了这条技术路线,让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备低碳丙纶面料问世,为外卖餐盒提供具备较高价值的回收场景,也相应减少了碳足迹与环境污染。
身着T恤领受低碳证书。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行业统计表明,每年全国使用的外卖餐盒已经超过了100万吨,目前这一“大宗原料”回收之后,尽力做到无害化处理,主要用在一些较为低端的应用中。而在美团青山科技基金支持下,来自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科学家创造性地把废旧餐盒通过加工改性,制备得到了超细旦丙纶纤维,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以及T恤成衣。
“当我们考虑外卖餐盒的出路时,就在想这些用聚丙烯做的餐盒,作为废品回收之后是不是也可以做成再生丙纶面料,”项目负责人、先进低维材料中心高分子碳中和平台研究员李斌说,“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很快做了验证,结果显示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存在一些挑战。”于是,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马一春,请来包括格林美、蒙泰高新、李宁以及英国翠丰等产业链的伙伴一起来开发。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最终解决了再生餐盒料除杂、去味、纺丝以及面料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成功打通了“再生餐盒—切片—造粒—拉丝—织布—制衣”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从餐盒到T恤的循环利用,可谓“脱胎换骨”“变废为宝”。
技术路径解析。
“在给予再生餐盒料新的生命同时,这个项目也为纺织面料行业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管理体系副总裁方为民分析,“我们为再生餐盒料进行了相应的第三方碳核算,结果显示,与原生材料相比,减碳量可达73%,减碳效果非常明显。”因此,用再生餐盒料制备的丙纶面料,具备天生的低碳属性,有望成为与废旧饮料瓶化身的再生涤纶并驾齐驱的可持续纺织面料,受到设计师和品牌商青睐。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提升餐盒回收之后的应用价值,也将大大提升废旧餐盒的回收比例。“我们致力于推动外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废旧餐盒能够转化为再生丙纶面料,为减少餐盒污染也为消费者创造新体验提供了全新的方式,”美团青山计划项目总监田瑾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这样的创新项目,为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低碳环保是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也是材料科学发展的新方向。学校与业界专家们在‘高分子材料碳中和’领域找到了很好的交叉创新点,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思路、创新方案以及创新产品。”东华大学副校长赵震希望,再生丙纶的成功推广带动餐盒的高附加值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多贡献国家“双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