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了一千年的酒是什么味道?一考古专家尝了后,给出了一个答案
我们知道,现在的考古对于历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史书只是单一性的文字记载,对于许多事实的描述,是不清楚的,又因为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有出入,因此,当许多历史学者在看到同样的一段历史记载的时候,会提出好几种不同的看法。
而得益于我们国家从夏朝到清朝以来,就有着风光大葬的习俗,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春秋时期,厚葬之风非常盛行。像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墓和武则天陵墓,就是非常著名的厚葬之墓,据说秦始皇陵里的珍宝不计其数,而武则天陵墓之中的珍宝,更是有人说可能会达到500吨重,甚至当郭沫若知道里面有王羲之的《兰亭序》之后,很恳切地想去挖开来看看。
因为这些文物同时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就出现了盗墓贼和考古专家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当然,考古专家是以研究文化价值为生的。
原先人们认为,古代的墓葬无非就是一些不容易完全损坏的青铜器,陶器等等,但是后来考古人员相继在一些距离今天一千多年甚至几千年的古墓之中发现面条,水果,甚至藕片汤的时候,考古人员在面对考古的时候,就更加慎重了。
而在一些古墓之中,还出土了一些保存完好的美酒!酒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说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而后是上到皇帝君王,下到平民都喜爱饮酒。而我们知道,酒这种东西是越陈越香,很多地方都有长期保存酒的习俗。
那么,我们不禁好奇的是,要是一坛酒保存了一千年,会是什么味道呢?一般来说,普通人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么一个普通人想都想不到的东西,然而考古专家在一次发掘辽代墓的时候,还真就发现了一坛酒,其中一位考古专家还亲口尝了一下。
这个墓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辽代墓葬,这座墓的发现也很偶然。1974年,当地的村民去山上拉石头,在偶然的情况下,发下了地下有东西。后来考古专家到了之后,才发现是一个辽代的墓葬群,在其中也发现了许多辽代的器物。
在其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陶壶,在考古专家仔细查看以后,发现里面竟然是酒,从辽代到当时,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这壶酒,也就在里面保存了一千年。而对于这壶千年美酒的味道,连当时的考古专家都忍不住想要尝一尝。
当时因为规定没那么齐全,一个名叫冯永谦的考古专家就忍不住尝了一口。在尝了之后,许多考古人员连忙问他是什么味道,这位考古专家一脸失望地对众人说里面的味道就只有一股泥腥味,根本没有美酒的滋味儿。许多考古人员听了这个答案之后,便失去了对这壶酒的兴趣。
其实,因为墓葬中的酒在一开始的时候虽然保存完好,可是时间久了,有无人看管,密封就逐渐坏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里面酒气就散失了,而泥土自然也就会进入酒壶里。虽然考古人员都深知这个结果,但是没有切实的感受,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
后来随着考古规则的逐步完善,墓中出土的食物类文物,也不能品尝了,因为这不仅对文物有损坏,还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