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大全 > 正文内容

抗战时期如果都像衡阳保卫战那样打,会是什么局面?灾难性的后果

蔡吉娣1年前 (2023-12-20)知识大全292

那么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早在1939年就彻底失败了,对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灾难!有人是不是觉着,死守城池尽量杀伤日军是一个很不错的战法?严重缺乏军事常识的表现!

爆发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就日本军队而言,基本进入了“准现代化战争”,所谓准,是鬼子虽然跟美国、德国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中国军队而言,它已经很先进了,包括装备、训练、战术和指挥等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重装备上,比如重炮、坦克、飞机、舰炮等几类,侵华日军在抗战爆发时处绝对优势。因此,古代赖以长期坚守的城高墙深,在重炮和飞机的轰炸之下,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守军突围的禁锢。

上海保卫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保卫战莫不如此,其实南京和太原的城防工事都是相当可以的,但最终都不得不弃城。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会让整座城池变成一片废墟,同时,被包围的守军如果不能及时突围,也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噩运。

伟人曾经有个著名的军事观点:“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看懂了的请举手,这是对呆板固守和片面防御的最大批判。换句话说,抗日战争一定是个“持久”的战争,绝不能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校长都是犯了这个错误,而且错得很严重。不过到了武汉保卫战期间,这毛病改多了,因此当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之初,冈村宁次杀过来时,校长就命令薛岳撤往衡阳,口头禅是:你不能拼光我的王牌家底。

有人会问,那众多的城市难道就不守了吗?难道就拱手让给日本人吗?当然不是,战略要地的坚守还是必要的,以消耗敌人的兵力和锐气,但是不能在火力劣势的情况下一味死守,要知道什么时间该顶,什么时候该撤。

尤其不能将精锐野战部队用来“死守”,因为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野战军是用来跟日军周旋“以空间换时间”的主力,死守城池的结果,一定是被鬼子一个个吃掉。南京保卫战后,三个德械师(87、88、36)和第74军基本残了,很长时间也没缓过气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蒋系军队“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顽疾,也就是在救援守城部队时,增援部队机动性和攻击性皆差。实际上,就这两点来说,衡阳保卫战和之前的常德保卫战,都得算是失败的战例,尽管两次战役都大量杀伤了日军。

先说1943年常德保卫战,第74军之余程万57师,原本在常德地区整补,由于六战区判断失误,属于意外困守城市的部队。孙连仲代司令长官的原计划,是余师应坚守一周,然后第六、第九战区的增援部队赶到,在常德城下大破日军。

结果如何呢?余程万率8000虎贲撑了两周,也没见一兵一卒的援军到来,而所部已经伤亡殆尽,只能率残部突围,否则虎贲师就一点种子都不剩了。而一支精锐部队一旦完全拼光,之后怎么重建都失去魂魄了,第57师也不例外。

既然粮弹将尽,既然援军无望,余程万就应该在一周后奋力突围,保存住第57师的血脉和基干,将来可以杀更多的鬼子!可惜老蒋不准,余程万就只能全师玉碎,最后不仅常德没守住,所谓的会战计划也成了泡影:横山勇破坏完常德,跑了。

战后校长还以抗命突围为理由,把余程万抓起来差点毙了,明明是援军不力,战役协同差极,拿余程万出什么气?就守城任务而言,余师长其实已经尽力了,而且第57师全体也不负“虎贲”之名,8000人对30000鬼子,还想怎么样?

然后再说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第10军号称“泰山军”,那是在前三次长沙会战中歼寇如麻的精锐,老蒋也用它来守城。并且会战计划跟常德如出一辙:方先觉只需要坚持两周左右,四面援军即将到达,聚歼鬼子于衡山脚下。

第十军守到半个月时,伤亡大约不到三分之一,如果抓住机会突围,本可以全身而退,还是那句话,将来还能消灭更多的鬼子!然而由于老蒋的瞎指挥和方先觉得错误判断,第十军整整守了47天,也没有盼到援军抵达!

已经有一部新电影投拍了,描绘衡阳保卫战的电影,片名就叫《援军明日抵达》,很显然,这个片名充满了讽刺意味,方军长先觉完全被忽悠了,或者说对蒋系军队的顽疾缺乏认识。

战至1944年8月8日,弹尽粮绝伤员高达7000,方先觉无奈下令缴械,这支抗日铁军从此再也抬不起头了:全军实际等于被俘,对任何一支部队来说都是抹不去的耻辱!那可是13000余人呐,因为第十军战死者不过4000余人。

第十军两个月后曾在四川重建,抗战胜利后曾经改为“整编第3师”,结果分分钟就被刘邓大军全歼了,因为啥?全军缴械的后果是,是这支部队的军魂已经丢了。

衡阳保卫战期间,第十军毙伤日军不低于20000人,再加上因酷暑和疾病造成的战斗减员,日寇伤亡病的总数量接近40000人,而第十军伤亡仅有11000余人,这样的交换比确实很惊人,如果第十军适时突围,堪称大胜。

可是第十军一旦缴械,等于鬼子在战役中全歼了18000名守军,再加上伤病员大部可以痊愈,整体战果反而又超过了中方,足见方先觉没有及时突围之害。因此衡阳保卫战确实是“虎头蛇尾”,一是战役部署的不切实际,二是几路援军的无能,三是要客观看待结果。

如果抗战期间所有的城市保卫战都这么打,每座重要城市都以一个精锐军、精锐师死守到底,那么黄埔系骨干部队在1939年就打光了,还拿什么拱卫大西南?

我们必须要承认,正面抗日战场上,黄埔系精锐仍然是骨干力量,甚至连冈村宁次等日军将领,也是这么认为的,冈村就觉得军部扶植汪伪政府没什么鸟用,因为黄埔系骨干军队根本不听汪逆的。

比较而言,武汉保卫战就是成功的,战略口号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中方参战110个师,战役期间没有一个被日军全歼的。

尽管我军伤亡远大于日军,可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基数远胜对手,这么打下来日本人一定撑不下去,事实也是如此,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便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而衡阳保卫战虽然守了47天,其后果是第十军被团灭,日军得以兵叩桂柳,方先觉争取来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可桂柳会战打得如何呢?仍然是一场惨败,鬼子后来直接冲进了贵州,所以对全局而言,如此呆板的死守意义真心不大。

若想深刻理解这个问题,抗战史就要读透:守城有时是必须的,但是在大量消耗日军以后也必须懂得择机突围,衡阳保卫战,方先觉守城战术的确很成功,让鬼子尸横遍野,然而在衡阳会战的战役全局上,又是失败的。

桂柳会战期间白崇禧就很鬼,在桂林保卫战之前紧急撤出了桂军的两个精锐师,因为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这座城池早晚会陷落,如果再把精锐搭进去,桂系以后怎么混?

某种意义上,方先觉和第十军就是“呆守到底”反面教材,如果第十军干掉20000鬼子后于7月中旬主动撤出,那将是一场完美的城市保卫战,在未来的抗日战场上,一定能继续消灭数以万计的鬼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一福大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dbaike.cn/post/3574.html

分享给朋友:

“抗战时期如果都像衡阳保卫战那样打,会是什么局面?灾难性的后果” 的相关文章

一代名将戴安澜是如何牺牲的?康卡村的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代名将戴安澜是如何牺牲的?康卡村的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2年2月底,日军对缅甸发起攻势,英军防务吃紧,仰光岌岌可危。情急之下,中国远征军奉命进入缅甸支援英军作战。首先进入缅甸的部队就是远征军第五军的第200师,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是一直精锐部队,全师是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师长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