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事业有成的朋友,回忆起当年中考体检时所遇到的一位“贵人”,令人深受触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教育尚不普及,对于很多农村孩子而言,初中毕业考取中师(或中专),就意味着可以跳出农门了。朋友当年发奋努力,一心想考取中师。不过,成绩优异的他,却担心身高过不了关。当时中师录取的身高底线是1米55,而他勉强够得上1米54,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上了中师分数线之后,参加体检时,他心中惴惴不安,就怕因为身高问题被刷下。终于轮到了自己,他提心吊胆地站上了测量仪,感觉自己肯定没戏了。正当他感到绝望并准备放弃时,负责量身高的女医生突然在他腿上拍了几巴掌,大声提醒“站直点站直点”。他努力挺直身子、伸长脖子,但还是够不到。医生一边急切地提醒,一边扯着他的裤腿往上提,几乎要把他给拎起来。朋友顺势踮了踮脚,刚好1米55,体检通过了!
几十年过去了,他常常会情不自禁想起那位素昧平生但却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女医生。初中毕业1米55才能考中师的规定,现在回头看,其实是有些不公平的。十三四岁的农村娃,家里不富裕,平时营养条件跟不上,发育往往来的比较晚,但中师毕业后,他就蹿到了将近1米70。
按理而言,作为负责体检的医生,只要遵章办事就可以了,是不是站直应该是体检者自己的事,根本没必要帮助一位非亲非故的农村娃“作弊”。倘若如此,他这辈子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然而,那位女医生却不忍心看着一位农村娃因为1厘米的身高差距,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丧失机会,留下终生遗憾,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拔苗助长”了一回。
举手之劳,足以让一个人铭记终生。虽然至今也不知道那位女医生姓甚名谁,但在朋友心中她成了生命中最大的“贵人”,永远占有一席之地。经此一事,朋友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或许真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于是,在工作中,他常常以女医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用心用情,成了很多人的“贵人”。
朋友的感慨,引发了我的思绪,让我想起了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个故事。
那一年,高考发挥严重失常之后,我垂头丧气地走在校园里,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前途一片灰暗,不知何去何从。一位给我们代过几节课的老师,看到我的状态不太对,便把我带到了办公室。他结合自身的一些失败经历,生动地讲述了“蚌病成珠”的道理,开导我要辩证看待人生的成败。他告诉我痛苦是人成长的必修课,经历风雨的考验,才能练就良好的心态,进而敢于直面各种困难和挑战,赢得成功。
一番交谈下来,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的阴翳随之烟消云散。一次偶然的谈话,我不仅重拾了信心,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如何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虽然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但在师范院校,我却逐渐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并从教至今。这位“别人家”的老师,成了我铭记终生的贵人。
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贵人的帮助,这里的贵人,并不是身份地位特别“高贵”的人,而是在关键时刻,给你帮助、扶持、提点,甚至当头棒喝的人。诚如刘墉先生所言:“不要轻视任何人,也不要轻视自己,因为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贵人,你也可能成为别人的贵人!”
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缺乏“贵人”,我们也可以尽量帮助人、成全人,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