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比动物高级,就是因为人类有意识,有思维,有情感,尤其是人类的爱,可以超越时空,跨越种族存在,甚至可以成为永恒。
人类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孩子有很深的感情,甚至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毕竟,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母亲疼爱孩子,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也要让孩子适应社会,独立发展。古代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现在有地震的废墟中母亲用身躯护住孩子的事情,有母亲为了供养孩子读书,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的事情。母爱的伟大似乎可以用血缘关系来说明,用从小培养的感情来说明。甚至有的母亲溺爱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自己挡在前面,承受流言蜚语的攻击,却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结果。
父爱如山,也是伟大的。在苦难面前,父爱会表现出来。父亲宁可自己挡住苦难,抗住各种压力,也不让孩子经受苦难,不让孩子吃苦。出发点是爱,给孩子更多的呵护。当然,孩子的教育需要辩证地来看。孩子不能只是躲在父亲的羽翼下,不敢出来适应社会,需要面对社会困难,锻炼自己,逐渐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父亲需要做的是带着孩子一起直面困难,一起战胜苦难,而不是让孩子躲在自己羽翼下,不敢出头。父亲可以承受家庭的重担,也可以承受所有的压力,宁可自己在外打工挣钱,付出很大的辛苦,也不愿意躲在家里吃软饭。父爱的源头或许在于责任感,在于男人本身的使命。男人比女人更有力气,总不能让女人独当一面吧?
爱情是爱的一种,更加奇妙。如果说母爱和父爱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维系的亲情,有着缘故和普遍性,那么爱情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维系的感情,甚至可以超越亲情存在,可以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发生。路上的男女看着对方好看,就会要了聊天号码,联系起来,甚至可以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网络聊天也能产生爱情,本来互不相识的一对青年男女,可以通过网络聊天互相认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从相爱到结婚。虽然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爱情似乎超越了世俗的爱,成了一种超越功利和世俗的形而上的爱。爱情并不等于婚姻,而是一种超越婚姻存在的美好情愫。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可以去死,死而复生,而没有爱情的人只能追求形而下的婚姻,甚至为了权和钱去结婚,也就没办法解脱了。
爱情的出现似乎和动物属性有关,但又不全是。远古时期,人类尚且处在蒙昧状态,男女走到一起并非只是看着好看,也并非有血缘关系,而是气味相投。不同种族的男女走到一起,纯粹是因为气味一致,互相产生好感,也就可以在一起交配,生儿育女了。不过,那个时代,人类还处在蒙昧时代,比较野蛮。有男人强迫女人交合的情况,即便到了封建时代,也仍然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一夫多妻制,就是通过战争掠夺妇女了。这两种情况下,没有爱情产生,有的只是对身体的占有。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爱是一种大脑产生的美好感情,在爱发出的时候,对方似乎可以感知到。不管是父爱、母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还是男女的爱情,都是爱的表现。不过,爱产生于大脑,只是一种生物电流的传递,本身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只能说是一种大脑化学物质产生出来的复杂信号。既然如此,那么爱有可能是一种错觉。对事物判断错误,产生某种爱意,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有人养狗,对狗宠爱备至,却在不经意间被狗咬了一口,那么对于狗的爱起码是一种错觉。有女人对一个男人一见倾心,很快就结婚了,却发现爱错了人。原来男人结婚之前在伪装,结婚之后,就露出了本相,吸烟喝酒,还有家暴行为。当然,也有做父母的爱错了孩子的。有父母溺爱孩子,百般宠爱,最终培养出了叛逆,而不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爱可以是自私的,也可以是普遍的。可以产生个人之间的爱,也可以产生对人类、众生的博爱。人类看动物,以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其实,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的思想来揣测,而不是真的有那么回事。有的动物生了幼崽,就忘掉了,甚至直接抛弃,还有鸠占鹊巢的情况,让别的动物帮助孵化幼鸟,即便被人们批判,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改变。
人类爱的本性似乎在与人性的美丽,而不在于人的表演。爱本身是大脑发出的无功利属性的美好情感,倘若给爱赋予了某种功利色彩,就大大歪曲了爱的意思。虽然爱可能会出错,但爱本身是美好的,人们应该理解和传递爱,而不能随便诋毁,更不能随便贩卖。